首页
学龄前
小学
中学
家有考生
微学堂
家庭教育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家长学堂 > 本周热门 > 正文

孩子即将上小学,家长究竟该如何准备?

本文为原创,根据《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一书编辑整理,任何媒体或平台转载均须注明原文出处及作者和来自“男孩部落”微信号(ID:myboyblog)

引言:

2014年5月10日和11日是上海市民办小学入学统一面谈时间。据上海多家媒体报道,跟以往的主要侧重考知识的“奇葩”面试题目不同,大部分民办小学都选择以游戏、做操、集体活动等形式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沟通和协调能力、观察和模仿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而很多家长提前为孩子精心准备的背古诗、英语、算术等知识性题目以及面谈“红宝书”,基本上派不上多大用处。

作为一直关注幼小衔接这个话题的教育工作者,看到这些报道,着实让我兴奋不已,所以我立即在自己的微博和微信进行了简短的评论:“不考知识考游戏,算是考对方向了。”媒体报道的这些都是择校的孩子所经历的面试,虽然没有了解到不择校的面试情况,但由于就近入学的新规更严,我相信不择校的孩子应该会经历更轻松的面试过程。

这样的信息无疑会对目前愈演愈烈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乱象注入一剂强心针。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的家长真正看清幼小衔接的重点和方向。借这个话题,我结合去年出版的《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这本书,为大家梳理幼小衔接的五个重点准备工作。

正文:

一、习惯准备

好习惯使人受益一生,坏习惯让人麻烦一生。如果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论生活、学习还是工作,往往都能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幼小衔接,需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始,才能真正做到顺利衔接。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生活自理:生活能自理,是孩子走向独立的起点。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们都需要学会自己解决可以自理的事情,逐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2、餐桌习惯:餐桌不仅是孩子品尝美食和养成习惯的地方,同时也是培养自主能力以及学习尊重他人的地方。餐桌教育也是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我们就需要从餐桌开始。

3、睡眠习惯:为了确保孩子的充足睡眠和身心健康,我们需要在进入小学之前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最终让孩子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

4、时间管理:对于那些喜欢磨蹭、做事拖拉的孩子,大都是因为时间观念不强、时间意识淡薄。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学会时间管理,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5、遵守规则:如果孩子从小就有规则意识,能按要求遵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则,那么进入小学往往就能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定,就能更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6、做事认真:认真的学习态度,需要从认真的生活态度开始。我们需要在入学前就让孩子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并想办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7、主动发言:尽可能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鼓励他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积极地争取展现自己的机会。

二、能力准备

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是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处处都在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孩子逐渐远离家庭的保护,需要学会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如何更好地掌控自己、如何更好地与人交往,才能真正做到自信衔接。最为关键的就是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自我控制:对于学龄儿童来说,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学习成绩,比情商更有助于社会交往。

2、独立思考:我们不要把“听话”作为培养孩子的主要标准,而要把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放在首位。

3、主动提问:一个能够不断提出问题,并主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孩子,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也会比较强。

4、情绪管理:当我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情绪,并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调节和控制情绪,孩子的情绪表达就会向良性发展。

5、共情能力:拥有共情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人交往,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他们能够关注别人的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同时还能够促进他们获得自我认同感。

6、同伴交往:孩子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将会逐渐发展出社会交往的能力,并获得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当孩子结交的兴趣相投的朋友越多,他接受到的正能量就会越多,自己的心理能量场就越强大。

三、性格准备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父母促进孩子发展的一系列行为和互动,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塑造孩子的性格和调整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创造一个独特的“心理上的自我”。我们需要从幼儿阶段就开始重视培养孩子的性格和品质,逐渐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水平,让孩子的幼小衔接更从容、更开心。最为关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自尊心:3岁到7岁的高自尊儿童有两大特点:在紧急情况下从容不迫;在面对挫折或困难时拥有心理弹性。

2、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不但会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还会有很多方面的突出表现,比如信守承诺、遵守规则、敢于担当等等。

3、合作意识:当孩子与观点不一致的同伴一起玩耍时,他们会在争论和冲突中体验公平与正义,学习敏锐地观察同伴们的兴趣和视角,以便能顺利地将自己融入到同伴们的活动中去。

4、感恩意识: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往往更加幸福,更加积极乐观,身体也更加健康,性格更加豁达,而且还对自己有更高的自我评价,能够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关系。

5、尊重别人:孩子成长的过程,既是在学习如何尊重别人的过程,也是在体会自己为什么需要被尊重的过程。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们对尊重的理解都不同,表达尊重的方式也不一样。

6、幽默搞笑:一个幽默的人,不仅给别人带来快乐,更会让自己健康快乐。幽默应该是父母鼓励和培养自己的孩子具备的品质,它会让孩子终生受益。儿童期,正是培养孩子幽默感的关键时期。

7、积极乐观:对于外部环境,作为个人,无力改变,当然也无法回避。我们只能帮助孩子积极面对,形成乐观的性格,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释放自身无限的“正能量”。

四、心理准备

在临近幼升小的关键阶段,最重要的入学准备就是让孩子在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入学后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和环境的改变,让孩子的心理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软着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实地参观:增加孩子对小学的感性认识。

2、家园配合:引导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之情。

3、演练角色:增强孩子的小学生角色意识。

4、提前试读:让孩子体验一次“实战演习”。

需要经历幼小衔接这个适应过程的,既有孩子,也有家长。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完成角色的转变。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参加幼小衔接活动。

2、重视小学的入学家长会。

3、提前转变家长的角色。

五、知识准备

我们需要正确理解“零起点”教学新规,更不要机械地认为孩子就是“零准备”入学。为了让孩子更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和过渡,家长需要适当给孩子做些学习准备,储备一点知识。

适当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孩子的顺利衔接。不过我们需要把握好度,避免走入两个极端:一是过度学习,提前让孩子学习太多小学阶段的知识;二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该学,否则会“毒害”了自己的孩子。

其实,家长的关注点不要放在是否应该学的问题上,而是应该放在何时学、怎么学等更为关键的问题上。幼儿阶段的孩子,应多以游戏互动的方式,通过玩来掌握应学到的知识,比如认字、数数等,而不应该让孩子机械地、被动地学习。

(说明:以上这些方面,篇幅所限,无法深入展开。所有话题在我的《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中,都有深入探讨,并有生动的案例、实用的方法可供参考。)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或平台转载本文,均须注明作者付小平和编选自《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一书,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分享到:
来源:搜狐教育  2017-05-14  2431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7010518号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