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龄前
小学
中学
家有考生
微学堂
家庭教育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家长学堂 > 本周热门 > 正文

怎么样通过做游戏来教育孩子

本文选自知乎专栏“积极教养”,作者飞之鸿。

故事

周末的时候,小敏小燕小刚来小鸿家玩。

玩了一会儿玩具,大家有点无聊。那玩什么呢?小鸿提议玩猫抓老鼠的游戏吧。

小鸿妈妈说,“你们今天玩个不一样的,先花15分钟讨论怎么玩。讨论时每个人都可以发言,不同意就说出来。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用笔和纸。”

大家觉得新鲜,但都想当猫。

小燕说:“大家都当猫,没老鼠可抓多没意思啊,我们1234四个人,2个当猫,2个当老鼠怎么样?”

小刚说“两只猫,盯着两只老鼠,那不是一叮一,多没意思啊”

小敏说:“那还是一个人当猫,3个人当老鼠吧。那谁当老鼠呢?”

大家想想都同意了。小鸿说“妈妈爸爸在家里和我玩出手心手背的游戏吧,大家一起伸出手,出手心手背都可以,如果有一个人出的和别人都不一样,就被选出当“老猫”,其它的只好当老鼠喽。”

“一、二、三”,小伙伴们嘴里喊着,一起伸出手来看,很凑巧,个子最小最瘦弱的女孩小燕被选为当猫,其他人只好当老鼠了!小燕很得意,胖胖壮壮的小刚则是哎的一声。

怎么抓呢?大厅里茶几太矮,小朋友很难钻进去。“老鼠是要有洞躲起来的,躲进去猫就抓不到了。可这里没地方躲啊”,“老鼠们”抱怨道,“我们三个都在外面晃,那猫不是太容易抓了!”

小燕说,“不然你们在地板上用粉笔画3个圈当老鼠洞吧。”

小鸿在纸上先画了四边形代表客厅,再画了几个圈说“这几个地方—门旁边、冰箱边和沙发边作为老鼠洞怎么样?”,大家同意了。

“我才不想当老鼠,怎么才能当上猫呢”小刚还在一边不乐意呢

小鸿说:“不然这样,如果老鼠能够占领3个不同的圈,还没被猫抓到,就可以晋级当猫”

大家都觉得好玩。

小敏想了想,又说“听说猫抓老鼠都是静悄悄的,老鼠一出声音,很容易就被猫抓到。猫如果声音大,老鼠早就跑走了。我们再加上一条,谁说话发出声音就算输一次怎么样。猫如果喊出声来,每只老鼠就可以多算一个圈,哪只老鼠如果喊出声来,也算输,要扣掉一个圈。”

大家也同意了。

小刚说:“那赢了有什么好处啊?”

大家讨论后一致同意:“"老鼠"如果占了3个圈,就可以把不称职的猫赶下来,换成他来当猫!猫如果抓到3次老鼠,老鼠们就要给老猫捶背按摩。”

就这样,孩子们讨论了快20分钟才结束!

小鸿在玩具箱里找了一个黑猫警长的头饰给小燕戴上,她一下子威风了不少。老鼠怎么扮演呢?孩子们把没用的旧报纸卷成一长条,当作老鼠尾巴,塞在裤子后,真有点像!

那个上午大家玩的很开心,首先扮演老猫的小燕抓了3次老鼠,享受了几只“老鼠”给她的捶背;小刚很积极,就在马上要占第3个圈的时候他边跑边喊“我要成功啦”,结果不算,还被罚掉了一次!再以后他就一直强忍着不出声,总算如愿以偿地也当上了“猫”。小敏一直记得他的提案,从来没有因为发出声音被扣分;小鸿在游戏前的讨论中提出了2个方案都被大家接受了,他高兴地跑来跑去,有时还和其它小伙伴做配合,“声东击西”,最后成为第三只“成功晋级”的猫。

积极教养分析

在上一期积极教养专栏《心智工具,让孩子更会思考》文章中,我们介绍了曾获国际教育局2001年创新贡献奖的心智工具课程(Tools of The Mind)的部分做法,它鼓励孩子通过各种符号(言语、文字、图形等)来促进儿童思考和计划性,本期为大家继续介绍心智工具课程的另一个要点,即通过游戏来提升儿童的自控力。

1,“游戏计划”促进了儿童独立思考能力、思维灵活性和社会能力的提高。

孩子的游戏怎么玩,大家可能都不陌生,无论是猫抓老鼠还是老鹰捉小鸡,往往都是家长/老师规定了“死”的规则,孩子照着玩。如果遇到问题,孩子们一般跑去找成人投诉。这不,来了一个小朋友气呼呼地说:“说好他当老鼠,我抓到他了,他还一直跑”,被投诉的小朋友也不服气,嘴一撇:“为什么要我一直当老鼠,凭什么她就可以当猫?!”

刻板的规则让游戏僵化,孩子缺少参与感、灵活度和变化,一旦人数和环境稍有变化,孩子们就不知道该怎么玩了。大人“当裁判”也很烦恼。。

前文提供了一个新的游戏玩法。与普通游戏迥然不同的是,“心智工具”课程强调孩子们自己做“游戏计划“的重要性,要花上20分钟讨论、协商来完成游戏计划。讨论中鼓励孩子使用纸笔。

讨论中,孩子玩出了不一样的“猫和老鼠”游戏,在角色设置(4个孩子要设几只猫几只老鼠)、选择角色(谁来当猫或老鼠)、胜负评定办法、设定赏罚上都由孩子们讨论来决定,意见纷呈中孩子们也倾听了不同“利益主体”(猫、老鼠)和每个人的想法和感受,学会了沟通、协商和妥协,并学习预估可能的后果。

游戏计划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在轻松的气氛里,什么点子都可以提,但是否会被大家接受并采用,有赖于点子是否新颖有趣和提出者的表达能力,这也促使孩子们要了解他人的需求,增加点子的吸引力并进行良好的语言组织。小鸿在游戏计划时提出了两个点子(画出4个“老鼠洞”位置;老鼠占3个不同的圈可以晋级当猫),小敏提出了猫和老鼠在游戏过程中应该不出声,新颖有趣操作性强,得到了大家认可,增加了游戏的变化和趣味性。他们俩也为自己点子被采纳而欣喜。

另外,由于每个人参与了规则的制定,孩子们也会更愿意遵守游戏的规则(如游戏中小敏特别自控不出声,小刚喊出声后很沮丧但也接受了被罚)。研究表明,遵守游戏规则为儿童将来顺利过渡到遵守社会规则奠定了良好基础。

2,游戏计划促进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

文中后面的游戏过程进行地很顺畅,这离不开之前游戏计划时的充分讨论!不难想见,通过游戏计划,很多原本可能在游戏中出现的矛盾被提前预估到并协商化解于无形。

游戏计划中的沟通协商是否能迁移到孩子们的日常社会交往中呢?

研究者记录了 “心智工具”课程班的一个例子:

4岁的乔和小伙伴约翰一起完成班级的“工作”,约翰把同学的名字逐个抄写在每一张纸上后,乔用一个小兔印章装饰这些纸。约翰抄写得非常慢,乔很快就把手里的纸盖完了,闲着无聊,他拿着印章在空中绕圈,准备开个玩笑盖在约翰手上。

“这是你的计划吗?”约翰扭过头来,这里说的计划是孩子们每天早上都会进行的游戏计划。乔的手停了下来说,“噢,我想盖印章,这才是我的计划”。

“但是我还没写完。”约翰抗议,他想了想说: “要不你帮我把它们叠起来,这里也需要盖”(他指着纸旁的信封)

“好的!”乔说。他们相视而笑又一起开始工作。

显然,当乔后来没地方可盖章的时候颇感无聊,准备对约翰“下手”,遭到对方抗议并很可能会引发突。但约翰问乔“这是你的计划吗?”,就像日常商定游戏计划那样他们通过沟通找到解决之道,化解了一次可能的冲突。

研究者发现,在班级开展了几个月这种特别的“游戏”后,孩子之间的同伴冲突显著减少了。游戏开始前潜在问题就被孩子们提出,儿童的观点采择和沟通协商能力也在讨论中得到提高,并进而迁移到其他社会交往中。

3,游戏提升了孩子使用“物品替代物”的能力。

幼儿开始依赖真实的东西来进行游戏(比如转动玩具卡车的方向盘),接下来可以用一个物品来代表(比如他用一个圆形纸板来代表方向盘),在更高层次阶段,他可以用语言和动作来代替真实的东西(例如:用两手在空中画圈的动作来代表方向盘)。当孩子们不依赖具体物品进行游戏时,儿童的思考、想象和表达也有了更大的空间和自由。

维果斯基说“当孩子以一根棍子代表一匹马,或叠起来的毛毯代表睡着的婴儿,他们与真实的关系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孩子在一种假装的形态下,改变了替代物品原先一般的意义。”

“心智工具”课程鼓励孩子在游戏中自制一部分道具或灵活应用“物品替代物”,这样促进孩子不依赖于逼真的道具也能自如表现“大千世界”,促进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4,游戏提升了孩子的自控力

日常中,家长们有一个误解,认为提醒孩子“不要玩笔”、“在椅子上好好坐着不要动”,这样要求可以锻炼孩子的自控力。其实,单调无趣、被动服从并不符合孩子的内心需求,顺从是以放弃内心自主感和自发性为代价的,且很难持久。相反,如果给孩子更多的自主和选择权,让活动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孩子们可以乐在其中,自我控制的行为和表现也能得到提升。

为什么角色扮演的游戏能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呢?

游戏设定了不同的角色,游戏规则提醒孩子们不同于日常的“角色”扮演。当柔弱瘦小的小燕“合法”当上“老猫”时,胖胖壮壮的小刚哪怕不乐意也只好扮演东躲西藏的老鼠。这既是趣味的来源,也自然地锻炼了孩子的自控力(服从”角色“的扮演)。维果斯基写道,“游戏不断对孩子的行动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反对立即的冲动。在每一个阶段,孩子都面对了介于游戏规范和如果他能立刻反应,他将怎么做之间的矛盾冲突。”

本文游戏中小刚快要占第三个圈时,眼看马上要“晋级成功”,他很兴奋不禁喊出声来,但按照规则老鼠出声就算输,不但不算分,还要被罚掉一次。下一次再玩的时候,他就要千方百计提醒自己要自控不能再发出声音。这对平时爱说爱笑冲动型的小刚是一个挑战。维果斯基说,“在游戏中,孩子的行动必须相反于他想要的行动,孩子最大的自我控制就在游戏中产生。当一个孩子在游戏中放弃了立即的吸引,可以说是达到最高意志力的表现。”

研究自控力的著名心理学家鲍麦斯特给出建议:要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应当让他们有“更少的压力,更多的收获(less strain,more gains)”。显然,心智工具课程的游戏正是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给孩子自我控制的挑战,让他们在挑战中获得成长和超越。

游戏中的角色还为孩子自我控制赋予了新的意义,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者让孩子站着不动,结果孩子们只坚持两分钟就站不住了。接着,研究者让第二组孩子当哨兵,坚守自己的岗位,保卫国家财产,这组孩子可以保持11分钟纹丝不动。人是“寻找意义”的动物,游戏通过角色赋予的意义(哨兵保卫国家)也能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与另一组孩子接收到的无意义指令“站着不动” 迥然不同。

分享到:
来源:中关村在线  2017-05-01  3304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7010518号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