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龄前
小学
中学
家有考生
微学堂
家庭教育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家长学堂 > 本周热门 > 正文

工程院院士韦钰:什么才是真正“不输在起跑线”

你赞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这句话最早的出处已不可考,影响力最大的,当数世纪之初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韦钰院士所提的“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作为生物电子学专家,韦钰有感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基于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而紧急调整儿童早期发展政策,提出必须重视早期教育。

韦钰认为:“神经教育学、脑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研究发现,0-3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但儿童发展不等于儿童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更不等于提前教小学的课程,而是由父母用爱和陪伴来完成的。”

看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渐渐演变成让孩子早些认字、背诗、读英语,甚至提前学小学课程的口号,是被全社会误读了。

宁可少赚钱也要多陪陪孩子

▶错过脑发育关键期,损失是一生都无法弥补的

“我的观点是建立在科学根据和实证研究之上,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神经科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智力资本和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脑的功能状态,取决于基因和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与人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受到的教育经历有关,尤其与0-3岁的早期发展有关。”韦钰说。

韦钰以上世纪70年代罗马尼亚托儿机构的孩子们为例,从1966年开始,罗马尼亚政府为了增加人口,强制要求每个家庭生5个孩子,但许多家庭并没有抚养能力,大约10万名儿童被送进托儿机构。托儿机构的条件很差,每个教养员要照顾10-12个1岁以下或15个1岁以上的儿童,孩子们的生活中没有亲吻、没有逗乐、没有游戏,严重缺乏互动交流的机会。曾参与跟踪研究的美国著名科学家尼尔森教授伤心地回忆道,那些婴儿既不哭也不闹,只是一直呆呆地望着天花板,到处是死一般的寂静……

后来,一些科学家跟踪研究这些孩子一直到12岁,发现有些孩子整个脑的体积明显小于受到正常照料的儿童,更多的孩子社会情绪能力发育迟缓或低下,有进攻性行为、多动行为,10%的儿童有类似孤独症的症状。

科学家们把一些孩子送到合格家庭中去养育,发现两岁以前养育条件得到改善的,脑发育可以恢复;两岁以后再改善,脑的发育恢复就很难。

韦钰还提到上世纪末在美国启动的一项有关儿童时期不良经历(ACE)的流行病调研工作。调查结果表明,那些儿童时期曾受过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或生长在酗酒者、吸毒者、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者、母亲受虐及犯罪成员家庭的成人,极容易有服用毒品、暴饮暴食等健康风险和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后遗症。

“许多慢性疾病、行为上的不良倾向以及成年后遭遇的厄运,甚至于遗传到后代的基因,都会与幼年时期受到的不良经历、虐待有关。”韦钰强调说,诱因可以追溯到其幼年的不良经历,以及由此造成的脑发育延迟和失常。

情感忽视也是一种虐待吗?韦钰举例说,枯燥、单一、缺少关爱、频繁更换教养者,会改变孩子的大脑结构,影响孩子身体、智力、语言、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比如有的父母自己忙着上班,请保姆照顾孩子,但每个保姆都做不长,更换保姆期间又求父母来帮忙,于是孩子被迫不停地适应教养者,分不清到底谁是“妈妈”,就很难建立“温暖的、细心负责的、语言丰富的、稳定安全的互动关系”。

韦钰认为,幼儿的直接教养者最好是父母,但无论是父母还是祖父母或保姆,都要和幼儿建立温暖的、细心负责的、语言丰富和稳定安全的互动关系,为幼儿提供成长和学习的良好社会环境。

对于一些忙着赚钱而疏于陪伴孩子的父母,韦钰建议他们宁可少赚一些钱也要多陪陪孩子。由于脑的发育是连续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传递的感知刺激和语言刺激,后期的发育需要在前期发育的基础上进行,等赚够了钱再来陪伴孩子就晚了。错过脑发育的关键期,损失是一生都无法弥补的。

缺乏睡眠、精神紧张会降低学习效率

▶社会情绪能力才是人生是否富有成就的决定性因素

韦钰认为,孩子今后能否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人生能否幸福快乐,是由情绪能力(而不是智商)决定的,但目前大部分家长却只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忽略了情绪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时不仅是忽略,还常常出于善意而伤害。

什么叫社会情绪能力?韦钰解释说,社会情绪能力大体上分成两类:一是应对压力的“内部自知智力”,即个人在变化、挑战和失败的压力下,能否正确、全面地了解自己,协调地构建适合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反映到价值观上就是乐观、自信、进取、负责任等品质;二是社会交往的“人际智力”,即了解他人的能力,比如合作和团队精神、有效表达和交往的能力、善于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等。“中国单子家庭的特殊情况、当前社会转型期的复杂和动荡,使得培养孩子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情绪能力尤显重要”。

韦钰指出,情绪是智慧、道德和自尊的基础,是创新的驱动力,是影响生活质量和活动范围的核心因素,也是许多暴力行为和精神疾病的成因。人脑中与情绪有关脑区的发育,在出生后的头两年十分关键。社会情绪能力,意味着能正确地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绪,并能依据这种认识引导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是一切心智技能顺利发展的基础。

社会情绪能力如何培养呢?韦钰认为,可以说是在孩子们对食物和玩具的争夺与分享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模仿、观察。观察和模仿是和镜像神经元系统对应的行为,镜像神经元存在于动作、语言、社会性学习系统中,和模拟、观察的学习过程有关。

韦钰举例说,儿童需要家庭提供温暖而且稳定的生活环境、合适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缺乏睡眠、饥饿、恐惧和长期的精神紧张,会降低儿童学习的效率。比如6个月大的婴儿看到父母争吵,就能意识到情况不妙,变得紧张,会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压力激素分泌过多等现象,而长期处于这种不良环境中的孩子,较难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

比如缺少睡眠会产生多方面的副作用,身体的发育情况、语言、社会情绪能力、认知、气质、依恋关系、脑的发育和功能、精神健康问题等所有能够测量到的指标都会变差,还会对以后产生长远的不利影响。

再比如说精神紧张,孩子学习时如果有好的情绪,大脑消耗的能量少,就可以集中精力学进去;如果没有好的情绪,处于压力之下,反而学不进去。

童年不快乐会有什么后果?看看那些厌学、挂科的大学生也许就明白了。如果童年一直被父母逼着学习,18岁以后就一心想着轻松,上了大学也没有上进的热情,不愿意发奋读书。或者急功近利,希望一夜成名,或者想嫁个大款,不想经过自己的奋斗取得成功。

我国中小学生的睡眠普遍不足,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长不了解脑发育的特点,盲目给孩子增加课业负担。这种出于无知而做出的教育行为,最大的伤害是让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对学习和生活没有热情的人,一辈子都很难过得快乐,也很难有成就。

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在互动中才能有效学习

▶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关键,是父母的爱和陪伴

中国的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其实,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与学习,是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的。”韦钰说:“过去30年的科学研究发现,婴儿并非一张白纸,他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其实和科学家很像,都是通过观察、模仿、探究、实验等方式。可以说,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婴儿从出生开始就对颜色产生反应,辨认物体和物理世界的特性,不到一岁就能理解语言、辨认物体、识别面部,甚至有比较数量多少的能力,有些能力可能是生而具有的潜能,“这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事”。

韦钰认为,现在大家通常关心的只是幼儿成长所需要的物质保障,却不知道婴儿一出生就进入了脑建构、感知和情感建构的关键期,绝不只需要物质上的保障和支持,更需要享受快乐、爱抚、建立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和进行学习的良好社会氛围,以支持脑的发育,为一生的精神健康打下基础。

良好的社会氛围包括哪些要素呢?韦钰列举说,宁静和整洁的环境,教养者和幼儿之间有往返的互动行为,教养者能和幼儿之间进行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教养者能参与和支持幼儿发起的有意向的行为,在有实物的环境中进行游戏。韦钰特别指出,在有实物的环境中进行游戏,教孩子识别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质地时,一定要尽量让孩子亲自动手去尝试,这是与科学家有类似之处的探究行为。

提供这种成长环境的关键是教养者。幼儿需要通过与稳定的、好的教养者之间的互动来学习,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不断建构自己的大脑,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镜像神经元系统,形成情感的类型,这些都是他们以后一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没有幼儿有效的学习。比如一些家长急于要孩子尽早掌握外语,买了磁带和录像让婴儿听和看,结果证明效果并不好。

对婴幼儿的学习来说,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和互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养者首先需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表情和反应,用心去了解、去体验孩子的愿望和感情。幼儿的反应常常是很微弱的,只有满怀爱心、持续关注,才能正确觉察和互动。

韦钰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互动的重要性。搭积木时孩子可能会把父母帮助搭好的模型一把推倒,或者自己无法搭好时就吵闹。这时父母不宜重复地为孩子搭建,而应该先用一块积木反复引导孩子模仿你的动作,然后再放第二块。

另一个例子是幼儿喜欢用筷子敲桌子,父母不要简单制止,可以在桌子上先垫一块布,让孩子继续他的“发明”,然后经过逐渐互动,引导孩子去敲打鼓或是其他合适的物品。

最后,韦钰提醒父母绝对不要忽视自己作为教养者的不可替代性,要尽可能亲自教养孩子,要认识到婴幼儿是通过与教养者的互动去习得语言、发展各种感觉、进行科学和社会认知的。并且,孩子对教养者的依恋感情,是人一生中拥有的两个最强烈的感情之一,会影响孩子一生对你的感情。即使父母因工作或疾病等原因不能亲自教养孩子,也要尽可能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或及时给直接教养者以有效的指导。不要把孩子交给不爱他的人,交给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人,更不要让孩子孤独自处,或交给电视、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来陪伴。

韦钰曾经在很多次讲课时提到“0—3岁家庭教育的八个关键点”,这或许可以看作她对人生起跑线的形象阐释。

这八个关键点看上去并不难,关键是父母是否意识到孩子需要的不是“明天”而是“今天”。正如获得诺贝尔奖的智利女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在《抛弃孩子》那首诗中写的:“我们最大的罪恶是抛弃了孩子,忽视了他的生命之泉。我们需要的东西很多都可以等待,然而孩子不能等!”

■链接

0-3岁儿童家庭教育的三大核心:

1.在儿童和教养者之间需要一种温暖的、细心负责的、语言丰富的、稳定安全的互动关系。

2.需要合适的环境刺激和引导。

3.避免早期的忽视和虐待,包括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缺乏和教养者之间的互动、不适宜的学习方法和内容等。

0-3岁儿童家庭教育的八个关键点:

1.确保孩子营养充足和身体健康发育。

2.与孩子建立安全依恋。

3.做温暖、稳定的教养者。

4.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

5.创造丰富积极的学习环境。

6.避免早期的忽视和虐待。

7.增加孩子的社会性接触。

8.早期发展问题的发现和干预。

美国国家幼儿教育协会建议:

1.对两岁以下的儿童禁止使用非互动性的、被动式的技术和媒体,如被动观看电视、视频、DVD等;对2-5岁的儿童也不鼓励使用上述非互动的、被动式的技术和媒体。

2.对两岁以前的幼儿,除了一些有利于支持教养者和儿童之间互动和交流的技术和媒体外,不应该使用服务于其他目的的技术和媒体工具。

3.儿童面对数字媒体的时间,也应包括随着家人面对媒体的时间。有的研究人员认为,伴随着家人看电视,其伤害和吸二手烟的影响类似。

分享到: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7-04-08  3726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7010518号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