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龄前
小学
中学
家有考生
微学堂
家庭教育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家长学堂 > 家庭教育 > 正文

做父母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

一、父母难为,仍大有可为

有人曾说“世界上优秀的父母比总统还要少”,可见做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所谓每个人都可以做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可以做得好父母。据台湾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有56%的父母认为教育子女要比自己从事任何工作都要困难得多,而大陆的此项调查结果比台湾还要高。

中国有句古训:“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意思是说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出发点都是好的,也就是说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有爱”与”有能力”去爱、“有智慧”地爱是两码事。如果爱的不适当,不仅对孩子无益,反而有害。例如备受各大媒体广泛关注的”父母皆祸害”网络讨论小组,就暴露了父母的“爱”不仅没有“滋润”孩子,反而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有的网友表示为了不重复父母的错误,坚决做丁克”,有的甚至对于做父母患上了恐惧症。

“为人父母”真的是如此艰难、如此恐怖的一件事吗?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来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作为父母怎样才能避免给孩子带来伤害?方法当然是有的,实际上为人父母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既十分深奥,又极其简单。其实只要你对孩子报有真切的爱,并在正确的爱的原则指导下,再学习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完全可以培养出健全乐观、能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孩子。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乃至懂艺术的父母呢?

首先,学会科学地、智慧地爱孩子。

1.科学与民主——家庭教育的法宝

据调查:在中国过分保护型家长占30%左右,过分干涉型家长占30%左右,严厉惩罚型家长占7%-10%,温暖理解民主型家长占30%左右。我们可以看到有多于2/3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不当的问题。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一味地保护、放纵、娇惯;也不能过于严格,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只有打骂才能让孩子有记性。当代中国父母常犯的两种错误:首先过分地呵护、包办代替,将导致孩子对父母的过度依赖,更有甚者会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二是过分干涉、批评、否定、责骂孩子,这将导致他们自卑、自闭,无法适应社会、与人交往,甚至有的还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家庭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科学和民主。

在家庭中讲民主不是要摒弃权威,所谓民主是父母与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家长与孩子之间要相互尊重,即不是家长居高临下的对孩子颐使气指。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情感、想法和感受……,但在家庭里,父母是主体,他们对于大部分事情都有主导权,做孩子的要听从父母的安排。但是这一点应有个前提那就是它应该是建立在与孩子民主协商的基础之上,在尊重孩子意见的基础上做出的最优选择。

专家指出“一般来说成人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正面教育要大于80%,负面教育则必须小于20%。而且还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决定,对那些敏感内向的孩子,负面教育的比例还应更小。”

2.人性观——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爱,成功的教育源于爱

①陪伴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任何阶段的遗憾都是生命的遗憾

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获得。许多父母误以为孩子最喜欢的是玩具,其实,孩子真正喜欢的是父母每天能多陪在自己身边,多和自己说说话。有一项调查显示,有3/4的孩子希望父母和自己一起玩游戏、做互动、一起出去玩,但结果是近半数的父母却忽视了陪孩子玩,同孩子交流。

父母应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这是交流的最好方式,利用饭后散步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或回答孩子的问题,是再好不过的了,这个时候,孩子的接受力特别强。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教育孩子的黄金时间。

②信任孩子——爱孩子请从相信开始

多少家长窥探过孩子的心事?

多少家长暗查过孩子的言行?

多少家长偷看过孩子的日记?

这样做的家长能正视孩子的双眼吗?

要想让孩子心灵清新无垢,作为家长先去信任自己的孩子吧!信任孩子的结果是什么?答案:孩子反而会更好地跟爸爸妈妈沟通,他的逆反心理会减少很多,家长将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要经常和孩子沟通和探讨问题,当孩子的认识有偏差时,要及时的反馈、适时的引导。比如孩子遇到了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说:“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你觉得有没有道理?”;“你的想法很有道理,可是有没有考虑不全面的地方?”要让孩子相信和你交流可以得到一些帮助,或者开阔一些思路,这样孩子下次遇到什么事还会愿意和你交流沟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孩子有照顾自己,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相信他们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意图。不要包办太多的事情,要给孩子成长的机会,让他们经历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失败。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然而生活中我们却经常看到,有的家长抱怨孩子依赖性太强,做什么事情都依赖家长,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去做。孩子不独立,不能全怪孩子,我们首先要反问: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一般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三个主要原因:其一,父母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总是持怀疑态度认为孩子不行;其二,否定和责备太多,肯定的鼓励太少;其三,包办代替太多,孩子自主性被严重束缚。当这些因素日积月累,只会使得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形成一种惰性,导致自信不足、不能自立等。没有了自信,可想而知他们今后的人生将会如何?

如果父母对孩子有足够的信任,即便孩子遇到了困难,他们也能够充满自信,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把困难转化为促进自己努力进取的动力。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造就良好的心理环境,而且还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对人事负责的能力。

③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思想与不同

要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真正的尊重意味着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他可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自己的选择决定权。让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活出真实的自己。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经常参与家庭中的大事小情,并对其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肯定。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意见对于父母来说很重要。要让孩子知道,不论怎么样父母都是爱他的,都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关心他、鼓励他。

家长尊重孩子,父母与子女平等相处,是现代家庭区别于古代家庭的重要标志。

那么家长如何尊重孩子呢?

第一、家长要消除封建家长制度与奴化教育的影响,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树立家庭成员平等的意识。

第二、家长应该担当孩子的指导者,不要扮演命令者。

第三、要理解、信任孩子,多和孩子谈心,沟通思想,并和孩子一起娱乐,建立起父母子女间平等、亲密、融洽的新型关系。

第四、家长应虚心接受孩子的批评和意见,主动承认自己的失误。家长不是完人,缺点、错误孩子都会看见,这时家长不要对自己的错误闪烁其词,否则就会给孩子留下虚伪的印象;如果承认错误,认真改正,这才是对孩子的尊重而且会获得孩子的尊重。

④表扬孩子——不是聪明的孩子被表扬,而是被表扬使孩子聪明

家长必须走进孩子的世界,这样,家长才会更好的理解孩子,才会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并由衷地对孩子说:孩子,你真棒!相反,你老说孩子的不是,他就会越来越不是,你把坏的东西搁得那么近,他就会往坏的方向发展。你要把好的方面告诉他,慢慢地,发现他的亮点就会越来越亮。正如纳撒尼尔-布兰特在他的《自尊心理学》一书中提到:“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有积极地心态,自我评价还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以及人生目标,同时也影响到他的行为”。家长对孩子的表扬或者批评往往会影响孩子们的自我评价,甚至会给他们的行为带来指向性。所以,不是聪明的孩子被表扬,而是表扬能使孩子聪明;不是蠢笨的孩子被指责,而是指责能使孩子蠢笨。

不是孩子没有优点,而是我们家长缺少走进孩子内心世界去的本领,缺少发现的眼睛。

过分严厉地要求孩子必须做到事事完美,会使孩子在错误面前,成为诚惶诚恐的惊弓之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十全十美的成人是没有的,何况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孩子身上所谓的优点和缺点是辩证的,看似是缺点,实质却包含着潜在的优点。包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让其在爱的感召下冰雪消融。

在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有一位母亲,一次去儿子的宿舍,看到被罩被撤了下来。按照平常的方式,她一定会揪来儿子问个究竟,是不是又捣蛋把被罩弄坏了。但通过基地的学习,这次她没有这样做,而是多想了一下,旁边的教官说:“可能是怕有被罩叠不整齐吧(因为基地要求要把被子叠得像豆腐块一样整齐)”!母亲心想我了解我的儿子是有进取心的,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把被罩撤掉吧,一定是还有别的什么原因?这时儿子进来了,母亲对儿子说:“儿子,被罩怎么没了?”然后笑嘻嘻地看着儿子。

“我拿去洗了。”

“我儿子长大了”,妈妈高兴的几乎眼泪都要流出,一把将儿子搂在怀里。”

其实我们发现结果远不是自己想的那样,试想如果母亲像往常一样将孩子定义为捣蛋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儿子因为母亲的错怪,以后还会去洗被罩吗?其自尊心可能因为母亲错误的对待而被伤害,进而对母亲产生怨恨、疏离。

当我们把孩子定义为一个好孩子时,孩子就会自然的维护这样一个好的称谓,好孩子也会犯错,但改正错误后依然是好孩子,爸爸妈妈依然会爱你。如果孩子犯了一个小错误,我们就此给孩子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则会使孩子丧失改正的勇气和信心,索性破罐破摔。

⑤在错误中成长,在错误中成熟。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请父母们记住:犯错误是上帝给孩子们的权利,往往只有犯过错误然后改正错误的人才能不断走向成熟,迈向成功。当孩子犯了错误,首先要宽容孩子,让孩子搞清楚犯错误的原因。应该对他们说:“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吗?”当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有改正的意图时,你应该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

家长应以宽容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错误,相信他们具备足够的自省能力,相信通过反省,孩子会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种自我教育,比家长的任何责骂和体罚都有效果。当然,孩子犯错不能形成习惯,更不能让孩子由于家长的沉默而形成侥幸心理——这时就需要家长巧妙地点拨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我们成年人常说的一句话。如果这句话放在孩子身上,应该是这样的: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吧,因为,错误本身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其次,注重父母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1.完善父母自身素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孩子产生影响。“要教育好孩子,关键在于家长有言传身教、言行一致的素质。”因为,父母是孩子进入社会最初的模仿对象,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得的某种习惯和处世态度,父母的品质、人格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们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比如在父母乐观开朗以及和谐的家庭气氛中长大的孩子则会有面对挫折不屈不饶的精神、幽默智慧的表达等。

2.与孩子共同成长

学习相关的育儿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错误的方法只能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每一位做父母的,在抱着教育孩子改正其缺点、发挥其优点的美好愿望的同时,千万不要一厢情愿、抱有不科学的、错误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于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其次是家长对家庭教育规律、原则的把握;再次是符合实际的科学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说,好的教育方法来自于教育规律与实际的结合,来自于有正确的教育思想作指导。

第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教育专家詹姆士说过:习惯决定命运。习惯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培养孩子有序地安排生活、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都是长期地、逐渐地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什么东西都可以乱放,没有有序的作息习惯,就会使孩子养成粗心、马虎、邋遢的生活习惯,做事浮躁,敷衍了事。所以,建议家长在家庭中创造有序的生活。

家长首先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细心去感染孩子。家长给孩子的影响是无声无息的,身教胜于言传。比如家长把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条,每件东西都有固定的地点摆放,孩子耳濡目染之下,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然会形成。

另一方面要从生活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粗心的情况才能避免。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女孩,做事细心,能井井有条安排学习和生活。我就问这个孩子的妈妈:“你的孩子怎么这么乖巧?”她回答:“每一件小事我都要渗透给孩子做事的方法,比如一年级第一学期,发了新书包书皮,她把和语文相关的书、本、练习册都包成粉色书皮,和数学相关的都包成蓝色的,孩子一开始可能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时我就引导她,让孩子想一想如何又快又好地完成拿书的任务,在班里当第一?每个孩子都有想当第一的想法。这样放书,孩子不用在书包里乱翻,能很快地把书拿出来。长时间的体验之后,她就知道了有条理地做事才能又快又好。”

所以,生活中要给孩子一些明确的要求,让孩子整理自己的书架、抽屉和房间,在做这些事情当中,能让孩子学会把握节奏,变得有计划,而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然会迁移到学习当中。

分享到:
  2014-05-12  9258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7010518号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